规范城乡社区协商程序的方法
城乡社区协商程序的规范化对于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具有重要意义。以下是根据搜索结果总结的几个关键步骤:
确定协商议题城乡社区协商的第一步是确定协商议题。这通常涉及到收集相关利益方提出的议题建议。多元主体可以通过入户走访、座谈会、“两代表一委员”接访、微信群等线上、线下方式收集议题建议。乡镇(街道)也可以向村(社区)“两委”提出需要协商的议题,并同时提交相关资料。在此基础上,村(社区)“两委”研究讨论决定后,提出协商议题[[4]()]。
确定协商主体和形式确定协商主体和形式是协商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村(社区)“两委”要根据议题需要,确定协商的主体、形式、时间和地点,并通过多种方式,向参与协商的各类主体提前通报相关信息。协商主体可以包括基层***及其派出机关、村(社区)党组织、村(居)民委员会等[[4]()]。
开展协商开展协商时,要坚持客观公正、机会均等的原则,确保各类协商主体充分发表意见建议,力求达成共识。对于一次协商未达成共识的,应组织进行多次协商。通过多次协商无法解决或存在较大争议的问题或事项,可以依法依规提交村(居)民会议、村(居)民代表会议等相应会议讨论决定[[4]()]。
公开协商结果协商结束后,应及时将协商结果通过公开栏、公众号、微信群等平台在适当范围内进行公开,并接受居民监督。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协商的透明度,也有利于提升居民对协商结果的认可度[[4]()]。
建立健全制度为了确保城乡社区协商程序的规范化,还需要建立健全相关的制度。例如,《关于加强城乡社区协商的意见》中提出了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坚持民主集中制等基本原则[[5]()]。此外,还可以参考其他地区的成功经验,如温州《城乡社区协商操作规程》等[[2]()]。
通过上述步骤,可以有效地规范城乡社区协商程序,从而推动基层民主健康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