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想写***吗?如果是写***的话,你想公主怎么叫都得,因为在中国的历史上,没有哪个公主还没结婚,就能与皇室外面的男人见面的。
不可能见面,当然用不着考虑怎么称呼。
最多就是“公子”、“先生”之类的。
***是虚构的,你可以随意虚构,不受历史的限制。
满语里格格是对未出嫁女孩儿的称呼,一般满族人家没出嫁的女孩儿都可以叫一声格格。格格这个词本身不是封号,只是一种敬称而已。
至于清代皇帝对女儿侄女等宗女的封号则分很多等级。第一等称固伦公主。从礼法上来说只有皇后亲女可以获封固伦公主,比如乾隆皇帝的大女儿固伦和敬公主,其母是孝贤皇后;如果皇帝特别宠爱或者为了彰显其特别地位,也可以特别拔着为固伦公主,比如乾隆皇帝的小女儿固伦和孝公主,其母是惇妃汪氏。第二等称和硕公主。从礼法上来说妃嫔之女可以获封和硕公主,比如乾隆皇帝的四女儿和硕和嘉公主,其母是纯妃苏氏;另外皇帝养女也可以获封和硕公主,比如雍正皇帝的养女和硕淑慎公主,本为雍正皇帝兄长、康熙朝废太子胤礽第六女。第三等称和硕格格,汉译为郡主。亲王之女可以获封和硕格格,固伦亲王和和硕亲王之女均是如此。第四等称多罗格格,汉译为县主。郡王之女及世子之女可以获封多罗格格。第五等也称多罗格格,但汉译时为郡君。贝勒之女可以获封多罗格格。第六等称固山格格,汉译为县君。贝子之女可以获封固山格格。第七等称公格格,汉译为乡君。镇国公、辅国公之女可以获封公格格。第八等直称格格,汉译即为宗女。凡黄带子、红带子中爵位在公爵之下者之女均为格格,即不入流。
清代皇室公主分为几个级别,第一固伦公主,皇后之女或特例封号才可以
二、和硕公主,为皇帝的妃子及皇后的养女的称号
皇帝的女儿从皇太极以后都称公主。
接下来说格格吧。顺治十七年(1660年)始把“格格”分为五等,即:
一、亲王之女,称为“和硕格格”,汉名为“郡主”;
二、世子及郡王之女,称为“多罗格格”,汉名为“县主”;
三、多罗贝勒之女,亦称为“多罗格格”,汉名为“郡君”;
四、贝子之女,称为“固山格格”,汉名“县君”;
五、镇国公、辅国公之女,称“格格”,汉名“乡君”。
大部分贵族之女都可统称“格格”
清朝以前,皇帝的女儿都是叫公主的。格格这个称呼是满族的,清朝以前是没有的。本意就是大小姐的意思,是满族的大户人家称呼自家女儿用的。
满人入关建立清朝后,就效仿***的称呼,把皇帝的女儿叫为公主了。而格格就成了皇亲贵族们的女儿的称呼了。
所以,公主就是皇帝的女儿,格格就是王爷等皇亲的女儿。严格来说,还珠格格这个叫法是错误的,皇帝的女儿应该叫还珠公主才对。
皇帝的女儿叫什么,这个得区分开来。不同朝代对皇帝女儿的称呼有着不同的叫法。今天小编好好的跟大家讲一下。
在周朝,由于周王室的姓氏是姬,所以周天子也的女儿也被称为王姬。在《诗经·召南·何彼襛矣》就写到:“何彼襛矣,美王姬也。”此后“王姬”也自然成为帝王女儿的代称!
到了春秋时期,周天子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诸侯,没亲自主持女儿的婚礼,而是让姬姓公爵来主持婚礼,因此这便是公主的由来。
到了北宋,宋徽宗一度把皇帝的女儿称为帝姬。律政三年,宋徽宗正式下令把公主称为帝姬。
在清朝,皇帝的女儿并非都叫做格格。格格一词原来是满语,翻译成汉语意思是小姐,姐姐。在后金,格格通常指的是大汗女儿、贝勒女儿和未出嫁的女子。比如努尔哈赤的大女儿称为东果格格,二女儿称为嫩哲格格。在清太极继位后,他开始仿效明朝制度,把女儿也称为公主,并规定皇后的女儿称为固伦公主,妃嫔生的女儿称为和硕公主。
在《清史稿》中有明确的规定:“公主之等二:曰固伦公主,曰和硕公主。而我们所说的格格是专门称呼王公贵胄的女儿。格格在顺治十七年被分为五等。格格有时候也被用于尊称其他地位高贵的女性。例如康熙年间,内务府的报告中有称苏麻喇姑为苏麻喇额涅(母亲)格格。
格格这称呼一直沿用到清末民初才逐渐终止。这样看来,现在把皇帝女儿称为格格并非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