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不是历史
《三国演义》作为一部历史题材的***,四大名著之一,在我们文学历史上占着重要的一笔。既然是***那他就不是历史,三国演义的故事走向架构是按照真正的历史走向写的,但是他毕竟是一部***,很多情节的设置,都是作者编造的,不符合正史的情节也非常之多,这里简单说几处:
桃园三结义
正史中并没有结义的情节,只是说刘关张三人情若兄弟,并且关羽年龄还要大于刘备。
温酒斩华雄
华雄死于江东孙策之手,并不是关羽所杀,并且三国演义中孙策还被华雄打败过,这就有点尴尬了。孙策棺材板都压不住了,孙某刀下之鬼,何来胜我?
三英战吕布
接上一个点,孙策被低估,他老子也被拿去了功绩,吕布是孙坚击退的。当时刘关张跟着公孙瓒,公孙瓒并没有参加讨伐董卓的战争,所以此事并没有发生。
关羽降曹
太多了,《三国演义》作为***,以正史为参考进行创作,其中不少有与历史不相符的地方,下面我按照三国历史时间线列举一二,有兴趣的可以看看。
1.张飞鞭打督邮
为了突出刘备的仁义,张飞的鲁莽,把刘备鞭打督邮改成了张飞鞭打督邮。
2.关公温酒斩华雄
为了突出关羽的勇猛,创作了著名的关羽温酒斩华雄,实际上斩杀华雄的是孙坚,不是关羽。
首先,三国演义本身就是一部***,本身就是作者根据当时的社会编写出来的,不具有历史的考证性。
而历史是真实的记录,所以三国演义里面很多并不符合真实的历史。
比如:曹操并不像演义中说的那样是个奸臣,没那么多的武将单挑,关羽没有过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的是鲁肃,诸葛亮被神化了。当然被神化的不只是诸葛亮,比如郭嘉,遗计定辽东没有这回事,定辽东是曹操自己的计策,实际上曹操是一个难得的军事家和战略家,刘备也绝不像演义中那样只是个爱哭的窝囊废,三国志中曹操苦的比刘备还多。还有司马懿的军事才能也没有演义中那么厉害,实际上诸葛亮是五出岐山,前三次的对手是曹真,后两次是司马懿,但是诸葛亮与司马懿两次交手,第一次诸葛亮大胜,蜀国边境线向北推进了很远,第二次诸葛亮差点杀死司马懿,只是被司马懿侥幸逃脱了,至于当时用得方法演义上是火攻,历史上好像没有具体记载。可见说司马懿是诸葛亮的克星也只是在演义上,实际上司马懿应该不是对手。还有董卓也绝对不是像演义上那样不堪,那只是胜利者对历史的书写罢了。
《三国演义》的中心思想就是拥刘反曹,只要和刘备集团作对的人,都遭到了罗贯中的“黑化”,比较有代表性的人物是:周瑜、曹真。只要帮助刘备集团做事的人,都被罗贯中刻意的夸大,比较有代表性的人物是:诸葛亮、关兴、张苞。
在《三国演义》中周瑜被丑化成了一个小肚鸡肠的人,在和诸葛亮的数次斗智中,周瑜屡斗屡败,最终竟然被诸葛亮活活气死。然而历史上的周瑜是一个非常大度的人,史书记载程普曾经依仗着资格老瞧不起周瑜,周瑜对程普始终以礼相待,最终打动了程普。
历史上的赤壁之战是周瑜一手操办,诸葛亮并没有参与指挥。在赤壁之战后,周瑜攻占了荆州重镇南郡,准备联合了凉州军阀马超,共同夺取益州。
刘备非常畏惧周瑜,专门写信挑拨周瑜和孙权关系,周瑜则劝说孙权软禁刘备。然而就在周瑜准备大展宏图的时候,周瑜却忽然患上了急病,最终在出兵讨伐益州之前去世。
周瑜去世之后,孙权将南郡借给刘备,刘备也***的逃过一劫。因为周瑜险些让刘备成为阶下囚,《三国演义》对周瑜进行了丑化,将赤壁之战的功劳归到了诸葛亮身上,将周瑜攻占南郡改编成了一气周瑜。周瑜软禁刘备改成了二气周瑜,周瑜攻击益州改成了三气周瑜。
曹真是三国时期的名将,曾经多次指挥军队击退诸葛亮的进攻。曹真指挥军队抵御诸葛亮期间,诸葛亮寸步难进,每一次都被迫退军。司马懿抵御诸葛亮期间,诸葛亮打的司马懿闭门不出,曹真的战绩明显高于司马懿。
然而《三国演义》为了掩饰诸葛亮被曹真击退的事实,将曹真丑化成了一个奸诈小人。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曹真击败了赵云,险些将诸葛亮包围在曹魏境内。诸葛亮第二次北伐时期,曹真派遣郝昭守卫陈仓,击退了诸葛亮的进攻,这些战功在《三国演义》中都被安插到了别人的身上。
诸葛亮在《三国演义》中被罗贯中“神化”,罗贯中将很多不属于诸葛亮的功劳,都安插到了诸葛亮的身上。博望坡之战发生在公元202年,诸葛亮还没有投奔刘备。赤壁之战是周瑜和黄盖提出的计谋,同诸葛亮没有太大的关系。
汉中之战是刘备和***指挥的,诸葛亮在成都负责运输粮草,没有参与战场的指挥。历史上的诸葛亮更没有通天的本领,不可能借来东风,更不可能用七星灯续命。
关兴和张苞在历史上是一对难兄难弟,两个人都年纪轻轻就去世了,没有在历史上留下任何事迹。《三国演义》为了掩饰蜀汉中期的人才匮乏,将关兴和张苞安排到了战场上,并且给了两个人非常多的戏份。实际上《三国演义》中关兴和张苞的故事都是虚构的,历史上关兴和张苞都是英年早逝,没能为蜀汉建功立业。
***《三国演义》是历史的再创作,有许多虚构的情节
1三英战吕布
2空城计
3温酒斩华雄
4刮骨疗毒
5义释曹操
6因为作者站在刘备一方,所以对曹操进行了许多不符合历史的描写和批判
……
――――――
戏说《三国》
首先这个命题有问题
首先这个命题有问题
首先这个命题有问题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诸葛亮的躬耕地在湖北的襄阳隆中,这才有了《隆中对》。
有南阳自己***的史证为据不再多讲。
近代文人董必武、郭沫若都在此留下了珍贵的墨宝,郭沫若手书的中堂说到:“诸葛隐居隆中时,躬耕自食,足与陶渊明先生媲美。然陶令隐逸终身,而武侯则以功业自见,盖时会使然。苟陶令际遇风云,未必不能使桃花源实现于世。如武侯终身隐逸致力于诗,谅亦不逊于陶令也。”真不愧是感性突出的浪漫主义诗人!
襄阳市是具有2800多年建城史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自古以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是"三国文化之乡"和楚文化的发祥地。汉末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曾在这里(襄阳城西二十里古隆中)隐居躬耕10年,《三国演义》120回故事中,就有32回发生在襄阳,境内现有古隆中、古襄阳城等名胜古迹700余处。2007年4月13日,广受海内外关注的纪念诸葛亮出山1800年庆典在隆中风景名胜区隆重举行。国家文化部、国家文物局、国家旅游局、湖北省***及省直有关部门领导,海内外嘉宾、专家、记者,以及我市社会各界近1500人出席庆典仪式。庆典仪式上,省、市领导为诸葛亮铜像揭幕。三顾堂位于***右下方,这座建于清康熙年间的四合院落,回廊里镶嵌有前后出师表和历代诗文碑刻,是刘备三顾茅庐会见诸葛亮,问以统一天下大计之处。诸葛亮精辟地分析了当时的形势,提出了首先夺取荆、益作为根据地,对内改革政治,对外联合孙权,南抚夷越,西和诸戎,等待时机,两路出兵北伐,从而统一全国的战略思想。因而,诸葛亮在此撰写了流芳千古的《隆中对》。走在三顾堂的回廊,仿佛听到了三顾茅庐那清脆的马蹄声。而后,又循着远去的战马嘶鸣声,仿佛再次看到了草船借箭、火烧赤壁、白帝托孤、七擒孟获、六出祁连、失街亭、空城计、五丈原头等历史系列画卷……
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缂丝、全聚德、苏绣、吴歌、评弹、中和韶乐、川剧变脸、滩头年画、江永女书、南京云锦 、西安古乐、南音、青浦田歌、松江顾绣、南汇锣鼓书、侗族大歌、山西“耍孩儿”;
纳西古乐、唐三彩、紫砂壶、木版年画、川江号子、古琴、皮影戏、剪纸艺术、傩戏和傩戏面具、杨柳青年画、木卡姆、梁祝、少林功夫、昆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