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尼斯软籽石榴在我国黄河以南至淮河以北的省份为次适宜区;在我国秦岭淮河一线以南的省份地区为适宜栽培区。在我国浙江、湖南、江苏等地均有大面积引种栽培。
限制石榴生长的主要因素是温度,在绝对最低温大于-17的地区都可栽植。
突尼斯位于非洲大陆最北端,是世界上少数几个集中了海滩、沙漠、山林和古文明的国家之一,是悠久文明和多元文化的融和之地。 它北部和东部面临地中海,隔突尼斯海峡与意大利的西西里岛相望,扼地中海东西航运的要冲,东南与利比亚为邻,西与阿尔及利亚接壤,拥有长达1300公里的海岸线。
这个问题问的好,具体原因我们只要了解“突尼斯战役”的具体内容就知道了。
突尼斯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北非战役”期间,轴心国与同盟国之间发生在突尼斯的一系列争夺战。盟军包括英联邦军队,波兰和希腊特遣队以及美国和法国军团。战役初期德军和意大利军队取得了初步胜利,但是,由于盟军大规模的对其物质补给供应线进行封锁打击,加上盟军在兵力数量上的优势,最终盟军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突尼斯战役发生的背景
北非战役开始的头两年,最突出的问题就是交战双方(轴心国和同盟国)的物资装备供应。长期的物资运输问题造成供应补给短缺,严重制约了双方的战略攻势。
北非海岸的天然港口很少。英国的主要供应基地就是位于尼罗河三角洲的亚历山大港,与意大利控制的主要港口“的黎波里”相距2100公里。西面小港口班加西和托布鲁克与亚历山大港分别相距1050公里和640公里,而且只靠利比亚沿海公路这条狭窄的走廊连接。此时英国海军与意大利海军在地中海中部又处于相持不下的僵局,双方都对其物资供应港口进行封锁彼此形成制约。
英国只能够分别由亚历山大港和托布鲁克向英军运输有限的补给。尽管英国可以通过穿越大西洋、绕过好望角、经印度洋进入红海这条漫长的线路向埃及供应物资。
而当时的德国机动部队每天需要360吨的物资,运送480公里物资需要1170辆载重2吨的卡车。轴心国拥有的七个师、以及空军和海军部队,每月需要近71,000吨的物资补给。
【德国的增援部队和物资装备,图中可看到德国“梅塞施米特 Me 323”重型运输机】
由于双方都存在物质供应这个难题,使得北非沙漠的战事呈现拉锯状态,主要负责物资供应运输的沿海地区这一线,战事长期没有找到解决的方法。1940年,意大利第10军由利比亚进发入侵埃及,并突进***公里。但盟军西部沙漠部队(WDF)组织了反击,意大利第10军遭到重创。可随着德国非洲军团的到来,马上又重新组织起反攻并取得了胜利。但是,1941年4月,由于德意军队在埃及边境的补给能力达到极限,物资装备如油料、***等供应接续不上,所以未能重新夺取托布鲁克港。
1941年11月20日,英国第八军团依靠从亚历山大港到前线补给距离短的优势下收复了失地,展开“十字军行动”,解除了对托布鲁克的围困,再次抵达阿吉拉。
突尼斯不重要的,沿海地区作战丢了哪里都危险的。德国军队非常英勇,在北非打的有声有色,无奈兵力,兵器,补给不足,加上德国三条线作战,管不了北非那么多,德国的补给线上还有马耳他被英占据,等于绞杀了隆美尔的军队,德国空军对马耳他的轰炸紧一点,隆美尔的日子就好过点,反之,就什么都不行,只能是败。
事实上,当隆美尔的非洲军团在阿拉曼战役中惨败之后就已经标志着轴心国开始失去北非了,只不过是时间问题了。而坚守突尼斯是轴心国不甘失败的体现,这北非桥头堡在军事上无任何坚守的可能,而希特勒和墨索里尼却投入大量的精锐部队到这里,结果仅仅是迟缓了盟军几个月的前进时间而已,代价则是整个非洲集团军群的覆灭,这些兵力是欧洲南部所急需的。
北非战场的规模虽然不大,但是对于作战双方却具有很大的战略意义,对于轴心国而言,北非战场的存在是确保整个欧洲南部安全的必要前提,一旦丢失北非,则整个欧洲南部沿海地区将面临着盟军直接登陆的威胁,这包括意大利、法国南部以及巴尔干半岛,这些地方的防御都非常薄弱,防守这些地方所需的兵力要比在北非战场作战的兵力多得多,而残酷的东线战场已经牵制了绝大部分的德国陆军,希特勒无法凑齐这些兵力,所以希特勒和墨索里尼决不允许丢掉北非。
对于同盟国而言,北非战场同样是一个很好的反攻跳板,北非距离意大利本土非常近,从而无需实施风险极高的远距离登陆作战,而且意大利是轴心国中最弱的一个,首先打败意大利无论在政治上还是军事上都可以重创轴心国同盟,而且这个目的是较容易达到的。从战略上来看,从欧洲南部实施登陆将对远在苏联内陆的德国陆军主力形成严重的侧翼和后方威胁,使得德国陆军无法在苏联国境内继续作战,或者盟军也可以直接向德国本土进攻。不同于西线德国精心构筑了“大西洋壁垒”防线,在欧洲南部轴心国的防御非常薄弱,尽管这里地形极为复杂。
北非战场不同于其他战场,它的独特之处在于处于相对封闭的地区,无论哪一方军队的兵力补充和后勤补给都要经过地中海,也就是说谁能夺取地中海的制海权,谁就能最终取得北非战场上的胜利。虽然轴心国地面部队和盟军地面部队在北非战场上展开了激烈的对决,并经常能取得战术甚至战役上的优势,但是地中海的制海权始终在盟军手中,一旦盟军投入压倒性的***到北非战场,轴心国军队也就迅速被打败了。希特勒为了挽回北非战场,向最后的桥头堡投入了大量精锐的机械化部队,但是他却无法为他们提供基本的补给,海峡和空中都已经被盟军封锁,结果这些轴心国军队在短时间内便崩溃了,绝大部分被俘虏。德国在北非战场的失败根本原因便是由于制空权和制海权的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