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字机器人”的出现,一定会让那些不愿意写作业的孩子欣喜若狂,对于他们来说,这犹如天降神器,实在是写作业的好帮手。
“写字机器人”的问世,又给老师及家长出了一道难题。家长可能会更了解孩子的情况一些,而老师很有可能被蒙在鼓里。一个初三的孩子用压岁钱买了“写字机器人”,并让它帮忙完成了语文作业。家长了解实情后,应给孩子做思想工作,禁止孩子再用这种***的神器来应付作业,这样做最终会害了自己。这跟找“代写”作业在性质上没有什么区别,都是需要老师及家长明令禁止的一种行为。
“写字机器人”的发明本是科技的进步,能为人们提供不少便利。但是学生若被商家的不当宣传诱导,进而购买机器帮助写作业,就不利于孩子的学习了。家长们平时应做到密切关注孩子动态,不要让孩子沾染此事物。
这是给某些老师提个醒:不能再给学生布置简单抄写这一类低级重复性的的作业了。在布置作业的时候老师应该动点儿脑子,让作业能有点新意,让学生有点兴趣,最好能让他们既动手更动脑。
看到这里,可能有些同仁不服气。他们认为,既然“熟能生巧”,为了达到某种效果,机械重复也是必须的;打基础、基本功多属于枯燥的。
我承认这话也有道理。但凡事不可过分,过犹不及。这不能成为教师布置大量无聊的、机械重复性作业的借口。
你说“熟能生巧”,为什么有些老婆婆做了一辈子家庭主妇却做不出一样拿手的饭菜?为什么有不少人一辈子都在书写仍然字迹丑陋?为什么多数教师一辈子都在教学也没能成名成家?
——这里面有个人禀赋资质的因素,最主要的应该是对此有没有兴趣并狠下功夫、不曾专注用心的问题。那些“抄写课文第一到第十课”“抄写单词从第3单元到6单元”“把某某卷子抄写八遍”“课本从第10页抄写到54页”等等,这样的作业能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吗?能有效引导学生去体验学习的乐趣吗?
中小学出现此类作业,某些教师“懒”和“笨”是一个原因。他们不愿或者不能精选习题和设计作业,就像上面所说的,课文、词语、单词、定理、公式、卷子等,多少多少页、多少多少遍,“抄吧”“写吧”“背吧”。教师一句话,学生眼熬瞎。“将帅无能,累死三军”。
此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抢占学生的课余时间。谁抢占得多,学生在这个学科花费的时间多,这个学科的成绩就有了保证。如果多个学科的任课教师都这样抢夺学生的课余时间,学生肯定不是受益者而是受害者。
看到有人称此类作业为“”无赖”,我觉得用词还是很准确的。
我家二犬子小时候都被这种作业折磨过。
我曾在2009年6月2日记录下小儿“六一儿童节”那天的家庭数学作业:号称“冲刺100必备”的“全国68所名牌小学期中考试”两套,一套“普通学校卷”一套“重点学校卷”,每一道题都要抄写在一个本子上再做题。其中“普通学校卷”正反两面,4页,八个大题,分别叫做“我知道”“计算大本营”“图表题”“解决问题”等。其中,只“我知道”就有10小题25项填空!
不可否认,这类“无聊的抄写作业”确实存在。我作为曾经的高中语文老师,虽是没有布置过类似的作业,但我的一位朋友,女儿在读小学三年级的时候,也存在这类作业,为此朋友还与我讨论了一番。
我将这类“重复性的抄写作业”称之为“暴力作业”。为什么呢?这类作业不但挤压孩子发展其他兴趣或休息的时间,还可能让孩子破坏孩子的学习兴趣甚至有碍孩子的人格健康发展。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对教师要求学生死记硬背的行为多有谴责,他说“学生的那种畸形的脑力劳动,不断记诵、死记硬背,会造成思维的惰性。那种只知记忆、背诵的学生,可能给记住了许多东西,可是当需要他在记忆里查寻出一条基本原理的时候,他脑子里的一切东西都是混杂成一团,以致他在一项基本的智力作业面前束手无策。学生如果不会挑选最必要的东西去记忆,他也就不会思考”。即便需要背诵,背会了写一遍不就好了吗?!另外这种作业往往都是带有惩罚的性质:你不会,所有要罚写;你做错了,所以要多写!孩子带着这样的心理去写作业,久而久之就会在心里种下“厌恶写作业”的***,还有可能破坏孩子对学习的兴趣。
深究一步,这样的“暴力作业”甚至会破坏孩子人格和意志的完整和健康。哲学家弗洛姆说,人可以使自己使用奴役,但他是靠降低其智力因素和道德素质来适应的;人自身能适应充满不信任和敌意的文化,但他对这种适应的反应是变得软弱和缺乏独创性;人自身能适应压抑的环境,但在这种适应中,人发生了神经病。孩子当然也能适应这种作业,但这种暴力作业中含有的奴役、敌意、压抑,会全面地破坏孩子人格和意志的完整和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