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山公园崇祯槐树在哪,景山公园崇祯槐树在哪个位置

tamoadmin 行程规划 2024-10-30 10 0

明朝末代皇帝崇祯为何在景山上吊***?

为什么?因为走投无路、没有办法,只能如此!因为在这里,他还能再一次俯瞰他的皇宫,看看那曾经的夜宴奢豪、看看那曾经的美酒笙歌。想想初登大位时的意气风发、雄心壮志,不得不面对此时的曲终、魂断!

公元一***四,甲申年。农历三月十七日。崇祯带着王承恩第一次登上煤山(今北京景山)。远望着城外和彰义门一带的连天烽火,只是哀声长叹,徘徊无语。回望十七年来,小心翼翼、韬光养晦、清除阉党;召回太监、厂卫势消、众正盈朝;流民四起、边墙屡破、功败垂成;忠臣良将、难尽其才、谁当大任?战守难定、剿抚失措、国破身死!

十七年来,魏忠贤、袁崇焕、陈奇瑜、曹文诏、卢象升、高迎祥、孙承宗、孙传庭、皇太极……他们都死了,只剩我在这煤山之上最后眺望这即将破碎的山河。

景山公园崇祯槐树在哪,景山公园崇祯槐树在哪个位置

公元一***四,甲申年。农历三月十九日,凌晨。李自成起义军从彰义门杀入北京城。崇祯帝手执三眼宠与数十名太监骑马出东华门,被乱箭所阻,再跑到齐化门。崇祯寄予厚望的成国公朱纯臣却闭门不纳,无奈只得转向安定门。此地守军早已四散,大门深锁,随行太监用利斧亦无法劈开。至三月十九日拂晓,城外已经是火光映天。天色将明,崇祯帝在前殿鸣钟召集百官,却无一人前来。曾经高大的宫殿,此时却只觉寒风凛冽,月影凄凉。

走投无路之下,崇祯皇帝只得第二次登上煤山……

崇祯作为末代帝王,回天乏术,大明王朝在他手中而终。景山上吊***,是他对天下和祖先的交待。

李自成攻破北京,让风雨飘摇的大明帝国彻底崩溃。操劳一生的崇祯皇帝彻底绝望,在杀了妻女之后,自己也领着一个老太监王承恩,来到煤山。崇祯临死前只有一句话给王承恩,就是让他将自己的脸用布盖住,以示无言见列祖列宗的意思。

崇祯即位之初,一定没有想到自己会有山穷水尽的一天,所以他也曾经意气风发的诛杀魏忠贤,整顿朝纲,针对关外女真指定有效抵御方针,对内也算兢兢业业,时刻检讨反省自己,可万没想到,从崇祯元年,亡国之相已经笼罩了大明。

从崇祯元年的陕西全境天赤如血,干旱无雨,进而引发连年旱灾蝗灾,人相食,人死者八九,到灾情进一步扩散山西,河间,大名府,天津瘟疫横行,人死七八。这简直是末日的景象。大明王朝在这样的景象之下还能支撑十几年,已经是不容易了。

崇祯是个苦命的皇帝。他的缺点很多。但他真的比他的很多祖先靠谱。只是他却是是个苦命的人。没有享福,却承担了亡国的命运。只要有一丝机会,他应该也不想死。可是最后时不我待了而已。

最后,崇祯的死,也应了明成祖朱棣训:“文死谏,武死战,国君死社稷。”

崇祯皇帝其实是个可怜人!

胡侃历史,多歧为贵。欢迎留下您的观点!

您的关注就是我的动力

先说景山这个名称,这是清朝初期才有的名字,崇祯自尽的时候可没这称呼,在元代名"青山",后名"万岁山"(又说,曾经堆煤如山,故称“煤山”)。我们谈论历史问题当然要以史料为基础,但有一点,古代的文史工作者也是人,他们受朝廷和个人好恶的影响,叙述和评论在某些时候·描述某个***、某个人物也不能保证完全符合史实,之所以在开端就这么说,是因为我下面的引据:

盗贼之祸,历代恒有,至明末李自成、张献忠极矣。史册所载,未有若斯之酷者也。—— 《明史》

这就有些欲盖弥彰了,《明史》是清代编篡的,所以把明朝灭亡的黑锅完全甩给了李自成之流,当然祸水东移的原因也不难猜到,无非就是让李自成之流吸引仇恨,而把自己伪装成为大明复仇的正面形象,这样民心则定,便于统治,不会再有更多的有识之士加入到“反清复明”的斗争中。

当时明朝内忧外患,皇帝虽然勤勉但也瑜不掩瑕、愚蠢至极,那不是工作勤奋就能弥补的,想跑大臣们又都不同意,所以城破之时给自己留个体面吧,也只能如此。

崇祯皇帝上吊***的景山就在今天北京的景山公园,景山公园是国家4A级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中国北京市西城区的景山前街,西临北海,南与故宫神武门隔街相望,是元、明、清三代的御苑.公园坐落在明清北京城的中轴线上,公园中心的景山,曾是全城的制高点。

崇祯十七年(1644)三月十八日,李自成攻克北京城,崇祯皇帝仓惶逃命到景山,连龙靴都跑丢了,身边只有一个秉笔太监王承恩,崇祯匆忙地在龙袍的袖口写下遗诏:“皆诸臣误朕。朕死无面目见祖宗,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无伤百姓一人”,后吊死在景山的一棵槐树上,王太监在附近另找了一棵树也上吊了。

为什么逃到景山,一来景山距离皇城比较近,仓促之间能去地方不多,二来景山是制高点,可以看到城破情况,无奈大势已去,崇祯只能***。

李自成进了北京后,命人用两扇门板将帝后尸体停在东华门侧,装入柳木棺内,搭盖了临时灵棚。后葬入早逝的田贵妃墓中。

顺治入关以后,为了彰显满清合法性,给崇祯举行了国葬,还建造陵寝,思陵在十三陵中规模最小也最为简陋。除此以外,顺治还把崇祯***的槐树命名为:罪槐,用铁链锁住,立下马碑,令文武官员临近此处必须步行而过,其实槐树何罪之有。

八国联军打进北京的时候,把铁链当文物给抢走了。再到后来十年***,红卫兵把那棵老槐树当做“四旧”砍掉了,现在看到的是后来重新栽的赝品。

朕非亡国之君,臣乃亡国之臣

崇祯18岁登基,35岁自尽,在位17年,励精图治,无奈能力有限,时运不济,内焦外困之下国破生死,令后人唏嘘!


我是历史达人日慕乡关,欢迎关注!

谢邀。

“君王死社稷”虽然很悲壮,但面对王国身死,很多君主会权衡再三,投降敌军的君主多的是,秦朝的子婴、蜀国的刘禅、吴国的孙皓等等。“君王死社稷”倒是有一个很贴切的先例——商纣王(宋朝的赵昺实在是背叛投了海才死社稷的),死社稷的君王通常也没有什么好名声,中兴(虽然遥不可及)总比死了强

所以“君王死社稷”是一种选择,而不是必然结果,是否要死崇祯也是非常犹豫的。

1、迁都(朕想活着

人本能得有求生的欲望,即使是皇帝也不例外,崇祯最先想的是“迁都”,虽然要丢掉祖宗的很多基业,但毕竟国祚还在,也还有东山再起的可能(自己都不信)。

关于迁都的问题,崇祯和李明睿整整谈了一天,可以说已经详细到了细节。

但皇帝也是要面子的,必须要由内阁提出,自己再言辞拒绝2次,就像登基一样,得在“极不情愿”的情况下才勉强顺应民意。但官员们就是不说,逼到最后官员们终于说了一个让太子赴南京的建议,崇祯当时就火了,这不就让我死吗?当时的李邦华甚至提出了“在皇上惟有坚持效死勿去之义”,崇祯也不好说我就是要跑要死你死之类的话,只好将南迁作罢。

2、调兵(快来救朕)

现在景山公园的歪脖树真是当年崇祯皇帝自缢的那棵么?

1644年春,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进攻入北京城时,崇祯皇帝在紫禁城皇极殿持剑乱砍。后宫嫔妃不是被砍死就是自尽。【网图】明朝最后一个皇帝崇祯上吊自缢于景山歪脖树,时年34岁崇祯遗体左手心写着“天子”两个字。昔日的景山被辟为景山公园,这棵吊死崇祯的古槐,还是在公园里挣扎着活到了解放后,但在1***1年5月,还是没有逃过被砍伐的命运。实拍1981年,公园管理处把景山南坡的一株碗口粗的小槐树移植到原处。后来因为槐树越长越大,不符合老歪脖树的实际情况,于是在1996年公园从东城区建国门内北顺城街6号居民院移出一株胸径50厘米的古槐代替原有槐树。实拍李自成打入紫禁城40多天后,清军就推翻了李自成匆忙建立的大顺***。清军从盛京(沈阳)迁都北京。清***下令将万岁山上吊死崇祯的槐树当作罪犯,拴上大铁链子。直到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将铁链子掠走,这棵槐树一直被锁了三百年。清室规定皇族成员路过此地都要下马步行,以此来表示对崇祯皇帝的尊敬。清室把槐树当作害死崇祯的罪魁祸首,在此立碑记载此事(该碑已经不知去向。清***还按照***礼数,改葬崇祯皇帝,为此还营建了思陵建筑。


雲绯历史号:故纸堆间(yunfei919-)

关于景山的故事有哪些?

关于景山的故事有很多。
首先,景山是中国北京市的一座著名山丘,被誉为北京的心脏。
据传说,景山是由炎帝神农氏的后代景胜所建,因此得名景山。
景山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国古代帝王们的***和游玩之地。
其次,景山上有着许多著名的建筑和景点。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景山公园,这是一座具有浓厚历史文化氛围的公园。
在景山公园内,有着许多古建筑和文化遗址,如明代的万寿寺、乾隆皇帝的御花园等。
这些建筑和景点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和***文化的精髓。
此外,景山还有一些与历史人物和传说相关的故事。
比如,相传明朝的皇帝朱棣曾在景山上发动靖难之役,夺取了皇位,成为了明成祖。
还有一些关于景山的传说,如《白蛇传》中的白娘子和许仙在景山上的故事,以及《红楼梦》中贾宝玉和林黛玉在景山上的情感纠葛等。
综上所述,关于景山的故事丰富多样,涵盖了历史、文化、传说等方面,展示了景山的独特魅力和重要地位。

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十九日,他解下龙袍的腰带自缢于景山东面山坡。这是两天内他第二次上景山。十八日,得知外城已破,登上景山观望,只见烽火连天,一片混乱。崇祯连声叹息,在山上徘徊良久。这时他彻底绝望了。回宫后逼死皇后、刺死公主,凌晨仓皇跑到景山东麓。

他用头发遮住脸,在袖子上写下“皆诸臣误朕……无面目见祖宗……以发覆面”等语。在埋怨和羞愧交织中,告别了人世。身边只剩下一个太监,叫王承恩。王太监随后也在附近找了棵树,上了吊。50年代,还能看到一圈矮墙围着一棵歪脖子槐树,现今围墙早没了,原地新栽了一棵粗壮高大的树。

自尽于煤山的崇祯帝为何会被葬在一贵妃墓中?


李自成的大军攻陷了北京,为了保存皇室的体面,崇祯皇帝在煤山的一颗槐树上上吊***

李自成进北京后发现了,崇祯的尸体,如何处理,成了摆在李自成眼前的一个难题

崇祯的尸体一直放在东华门所设的灵堂数日,无一人敢前往拜祭,只有李国祯前去拜祭

农民军将李国祯抓住送去见李自成,李自成劝李国祯投降,李国祯说必须答应他三个条件才可

一不能发掘破坏明朝帝王墓穴

二用天子礼葬崇祯皇帝

三不能加害太子和二王

李自成答应了

但难办的是

崇祯帝

生前并没有预建陵寝。于是李自成只好决定将

崇祯帝

、后葬入田贵妃的墓中,

崇祯十七年三月十八日,李自成攻入北京。三月十九日凌晨,彻底绝望的崇祯皇帝带着太监王承恩登上万岁山,在寿皇亭中一起自缢而死。

到了三月二十一日的中午,崇祯皇帝的尸体才被人发现。《甲申传信录》记载,李自成派人用两块门板把崇祯皇帝和王承恩的遗体抬到东华门边,又用了二十贯钱买了柳木棺材收殓。棺材下面垫着土块,上面搭着布篷。

此前***的周皇后也被从宫中抬出来,放置在龙文凳上,用锦缛、锦被覆盖。附近经过的百姓看到崇祯皇帝和周皇后的遗体,掩面而泣。不知道谁请来了两个僧人为亡者诵经。

到了二十三日这一天,李自成接受王德化的建言,给崇祯皇帝和周皇后换了朱漆的棺木,装殓起来,移到附近庵内,有不少明朝的大臣前来祭拜。

第二天,东华门一带哭声大震,一些人请求安葬崇祯皇帝。李自成答应“葬以帝礼,祭以王礼”。

二十五日,光祿寺祭奠崇祯皇帝和周皇后,并确定了安葬方案:时间紧迫,来不及为崇祯皇帝营建陵墓,此前去世的崇祯皇帝的田贵妃埋葬在昌平,现在需要将田贵妃墓打开,把崇祯皇帝和周皇后的灵柩合葬其中。

《甲申传信录》记载,二十六日这一天,为崇祯皇帝和周皇后正式入殓:“具帝冠服,后霞服。內侍为帝梳发尚冠入殓。都民有叩头痛哭者,官员有过拜者,有迂道从南远行者。”

二十八日这一天,崇祯皇帝的两个儿子来到灵柩前哭拜,两个皇子头戴青巾,“愁惨难名”,随行有五个农民军的士兵。礼成之后,二位皇子护送崇祯皇帝和周皇后的灵柩出城,二人只被允许走到城门,没有出城。皇太子一直没有露面,农民军显然还是有所防范的。

崇祯皇帝的灵柩离开北京,被运往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