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瘦马是流行于明清时期的一种社会现象,是一种对女子的买卖行为,也隐喻了女子在古代的社会地位,如同牲口,任人把玩。
瘦马其实是一种隐喻,比喻美女。而养瘦马则是古代盛行于江浙一带的社会风俗,指收买别人家的女孩,细心***,待到女孩长大成人后便卖与大户人家,或做小妾或做歌姬或沦为妓。
瘦马一名的来历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有感三首》其二,这首诗将养马的过程与目的描写的十分清晰。
“瘦”字表明这些被卖的女孩大多家境贫寒,甚至食不果腹,被卖到“中介”后被当做官宦人家的子女一样养着,教导礼仪、文化等。这几年的时间对于这些女孩可能是人生中相对来说最幸福的几年。而“马”又暗示了女孩最终的命运,任人宰割、任人摆布,无论怎样也摆脱不了如“牲口”般的命运。
扬州瘦马,以瘦为美。
养瘦马的人,先从贫困人家买来面容姣好的女孩,然后***她们学习琴棋书画等哄男人开心的本领。等到长大以后,卖给乡绅名流,以供玩乐。当然,更多的“瘦马”是被卖到花街柳巷之中。因为贫苦家的孩子都比较瘦弱,所以,这行被称为“养瘦马”!
中国自古就是重男轻女,穷人家要是生了女儿养不起的话,很多都被卖掉了。扬州的盐商很有钱,喜好这种女色。于是,有人看到了这个“商机”,专门到穷人家收买面容姣好的孩子。
一般女孩是在七八岁的时候,被人买走。然后,经过7年左右的***,学会了琴棋书画这类的本领,14岁以后就开始找下家。此时,有“牙婆”(人口贩子)专门负责牵头引线。“牙婆”把买家领到养瘦马的家里,请买家好好“看货”。
“牙婆”首先会发出口令:姑娘往上走、姑娘转身,让买家看看“瘦马”的身段。
然后,“牙婆”会让“瘦马”伸出手臂,看看皮肤是否细嫩。当然,还要看看是否有“三寸金莲”的小脚。同时,会问“瘦马”问题,例如:姑娘几岁,来听听声音是否动听。
等看完了,“牙婆”会说一声"姑娘请回",这就算看完了。剩下的,就是牙婆和买家谈价格了。如果买家满意,就用金簪或玉钗插到“瘦马”的鬓发上。如果看不中,也要给“牙婆”几佰文钱作为跑腿费。
一般,养瘦马的人只需要几两银子就能买到一个“瘦马”。等到长大成人卖出去时,“瘦马”已经价值上千两银子了。能嫁入富家作妾的都是命好的,被挑剩下的,只能被送入烟花柳巷之中。在秦淮河畔,"扬邦"歌妓大多是"瘦马"出身。无论是否能嫁入官宦富家,瘦马的命运注定都是悲惨的。
豆蔻从小被人贩子买走,经过多年***以后,因为姿色出众被扬州大盐商汪如龙买走。汪如龙为了讨好和珅,将豆蔻献给和珅。和珅很喜欢豆蔻,觉得汪如龙办的不错,于是,推举汪如龙为两淮盐运史。一个小妾,换来了一个肥差,汪如龙这个生意做得值。